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紧贴国家政策目标,凯风创投如何践行ESG?

2024-01-16 作者:admin 字号: 分享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腾飞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定与落实,逐渐成为宏观经济及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路径中的新目标。
       包括凯风创投在内的早期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机构,亦在宏观政策和自身长期发展目标的牵引下,积极将ESG经营理念及实践融入投资业态、风控及管理体系当中,为中国创投行业向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转型注入不竭动能。
 
I. ESG成为金融行业新共识
       据报道,2021 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现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专项政策”。2021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系列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
       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中,推动绿色金融、责任投资ESG与可持续金融协同发展,建立资本市场ESG的信息披露体系和投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ESG的指标内容会更加丰富完善,指标会从污染防治延伸到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纵观全球市场,在可持续金融、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和碳金融方面,多数国际金融机构已建立以ESG投资理念为基础的可持续经营原则。
       通俗而言,ESG是将环境、社会、治理要素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经营实践,E(环境)层面,重点是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节能减排;S(社会)层面上,核心是要注重回馈社会,实现企业的循环发展;G(公司治理)层面上,特别要注意的是,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中国的ESG发展是从E(环境)开始,比如说绿色金融;然后发展到S(社会),例如普惠金融;到现在又加上了G(治理因素),比如ESG基金。
       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层面实现的具体管理抓手,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国际主流共识,开展全面、完善的ESG管理和信息披露工作是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2022年7月深交所发布了《国证ESG评价方法》,开宗明义地指出:要“立足本土,引入反映中国特色的ESG价值观,聚焦‘双碳’、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
       2016年,国务院“创投国十条”提出创投发展的四个指导原则,即实体创投、专业创投、信用创投和责任创投,推动了中国包括创业投资、并购投资和产业投资在内的股权投资行业大力践行ESG投资。2021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受访管理人关注ESG的比例逐年上升,机构有望把握新能源、碳中和转型机遇,落实ESG责任投资理念,积极布局环境友好型和社会友好型的绿色产业。
       近年来,主流投资机构投资理念也在发生转变。以往,诸多机构更关注财务回报,现在,他们在向关注非财务指标转变。无论是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还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公司治理等效果。而诸多VC/PE机构已经以实际行动践行ESG投资理念,他们或是设立专项投资基金,或是在投资全流程中践行ESG投资理念。
       为更好地落实ESG投资理念,凯风创投已展开全面布局。目前,凯风已在风控管理部门下设立了专门的ESG投资及管理小组,对凯风涉及ESG的已投企业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并将ESG作为标准纳入未来对被投企业及自身投资业态的考核。此外,凯风亦将进一步整合及持续推进对源头创新以及慈善公益事业方面的赋能行动,为创投行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行业新标杆。
 
II. 凯风的“双碳”投资实践
       "碳中和"如今是全球最受瞩目、也是最为紧迫的议题。随着全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趋势日益显著,极端天气灾害频发,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各国政府在推动气候治理方面积极展开协作。我国政府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双碳”目标,与气候变化议题高度契合。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监管部门一直在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包括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体系以及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市场上许多传统的高耗能产业正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需求迅速增长。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强化投资组合的碳排放管理,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实体经济的碳中和转型,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能够获得可观的长期投资回报的有效途径。
       因此,ESG投资与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发展前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绿色金融理念的提出和推广推动了ESG投资理念在市场上的强势崛起,ESG投资逐渐被认为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手段。
       作为一家专注于重点关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消费等领域的早期创业投资机构,凯风创投一直紧密跟随国家ESG及“双碳”相关宏观政策目标,积极投身于绿色和影响力投资的实践中。凯风创投不仅密切关注行业趋势,更是连续多年持续向多家“双碳”关联企业注资,其中包括联固新材、孚远新材、国科炭美、领钫新能源、睿嘉康、丰码科技、合智电力、弘正储能、云跃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
       这一系列投资不仅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更是助力中国的汽车、建筑、储能、消费等多个行业向着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可持续方向转型。凯风创投的投资实践旨在推动创新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通过支持“双碳”关联企业,凯风创投在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而关键的作用。
 
以下为凯风创投已投的部分“双碳“相关企业
 
       联固新材,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绿色工厂称号的专精特新企业。联固新材料始终以“紧随客户需求趋势,汇聚优秀人才为伴,专注前沿科技创新,引领产品更新迭代”的经营策略,是中国较早且坚定聚焦研发和生产水性涂料、水墨和粘结剂用的原材料-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先行者、践行者和领航者,担负着行业双碳发展的使命。
       孚远新材,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含氟薄膜材料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核心成员拥有十五年以上氟聚合物领域技术、市场和管理从业经历。公司在国内首创的具有高红外线阻隔和紫外阻隔特性的建筑膜材产品,可以大幅降低建筑因红外辐射产生的室内升温,显著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助力建筑节能等级提升。公司开发的ETFE/FEP薄膜可用于光伏组件前板,助力光伏产品转型升级。公司正在研发的质子交换膜产品,更是氢能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公司将持续以高性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行业技术升级和高速发展。
       国科炭美,是一家致力于碳基储能材料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公司面向储能、电动汽车、工业用车、两轮车和基站等应用场景,以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主攻方向,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高容量、高倍率、长寿命以及低成本的硬炭材料,创造可持续的未来。公司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成果转化企业,核心人员组成了一支体系化、建制化的“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技术骨干在炭材料与电化学领域深耕多年,基础研究扎实,工程化经验丰富。公司拥有完备的基础研究、材料中试开发、器件组装与性能评测平台,可提供定制化的材料应用解决方案。
       瓴钫新能源,是一家致力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长寿命低成本电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位于上海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搭建研发、中试、生产技术管理团队,能快速实现规模化正极材料、GW级电芯生产建设。经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正极材料和电芯,在电动汽车、规模储能、移动储能、极寒高热地区特种储能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公司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原创技术成果转化企业,组建了一支具有十年以上的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研发生产经验的创业团队。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的落地应用,为锂资源匮乏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贡献力量。
       睿嘉康,是一家大宗醇酸非粮生物制造的先行者,通过系统与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独特的厌氧底盘细胞,构建高产稳产细胞工厂,实现以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大宗醇酸产品生产,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大宗醇酸的绿色低成本生物制造。将传统意义上的“非粮生物质”转换为发展生物基产品的原料,是生物基产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丰码科技,是一家智慧农业企业,旨在打造世界领先的栽培决策数据平台,为种植户提供可持续农业解决方案。其通过采用创新技术,建立精准有效的栽培指导系统及农产品销售平台,帮助种植户提高产量、品质和收益。除了经济效益,丰码科技更希望通过科学技术创造环境效益,真正做到减肥减药、资源高效,在最短的时间内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合智电力,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电网先进技术和装备研发、制造与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电力设备一二次领域的融合和智能化以及先进储能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产业化。作为行业领先的创新企业,公司研制的±500kV 高压直流断路器控制保护系统在冬奥会绿色电力配套工程、国际首个±500kV 直流电网工程中投入运行,得到国网的高度认可。同时,公司紧密跟随国家ESG及“双碳”相关宏观政策目标,大力研发具备高能效、高可靠性和智能化管理特点的分散式模块化储能系统。该系统能提升储能系统电池利用率5%,提高储能系统能量转换效率5.3%,并有效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将为新能源发展和国家双碳战略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支撑。
       弘正储能,是数字化储能技术的引领者,聚焦储能领域的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践行低碳、共享的“绿色能源+”理念,为实现人类绿色家园的美好愿景而不懈努力。弘正储能专注于储能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和海内外销售,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储能方案提供商。弘正储能充分运用AI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能源数字化技术,倾力打造以BMS、PCS、EMS及D-Galaxy云平台为核心的全场景储能产品,并构建云边端协同体系,实现储能系统全面感知、智能诊断、协同控制、智慧运维,针对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各类场景的不同需求,提供“产品-系统-方案-平台”全链路的数字化储能解决方案,实现储能极致的安全与高效。
       云跃科技,是高效节能工业电机的技术引领者。工业电机在ESG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为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情况下,社会能耗大户工业动力设备面临紧迫的提效节能新建、或改造工作,工业领域的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70%,而工业电机设备的能耗又占了工业能耗的70%,电机及电机相关设备的技术升级迫在眉急;(2)当前国内乃至全球的能源结构,在从石化能源往绿色清洁能源转变的大趋势下,电力电机装备在工业、能源、交通各方面应用不断提升,如工业领域电机取代燃气轮机,汽车交通领域电机取代燃料发动机。云跃电驱公司依靠核心的永磁直驱底层技术,相对于传统三相异步电机节能至少20%以上,目前产品业务应用于多个高能耗行业,包括造纸、氧化铝、钢铁冶金、生物发酵等,为社会的节能减排贡献巨大。
 
III. 凯风全力支持医疗产业源头创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在支持国家大力倡导的“双碳”转型以外,ESG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则是社会责任。这也意味着,企业不仅应重视取得投资带来的账面回报,也应注重以部分盈余惠及上下游产业,形成企业—社会—企业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共赢局面。
       除硬科技领域外,凯风创投同样专注于生命健康领域的投资及早期创新企业的孵化。多年来,凯风创投致力于支持源头创新的科学家,旨在从源头培养生命科学界的人才。凯风也期待这些学术成果能够通过市场遴选机制,转化为具有巨大潜力和长期价值的商业成果,形成投资端和产业端的良性生态循环,从而推动中国本土的生命健康产业,迈向以自主研发生产为核心的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为助力生命健康领域的源头创新,自2016年以来,凯风持续资助非盈利高校教育基金会、科创类基金会,并致力于将捐款直接流向具有极强创新性、前瞻性以及冒险精神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大多处于学术生涯的早期或转折期,凯风对其的资助能够确保他们更自由、更大胆地探索自己所热爱的生物学领域,并在研究中创造出具有深远影响乃至造福世界的学术创新。
       自2016年6月以来,凯风创投以管理公司及下属多个基金主体的名义,持续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苏州工业园区金禾创业天使公益基金会等非营利性组织展开捐助。
       2021年11月,凯风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200万元人民币,2022年4月,进一步向该组织捐赠300万元人民币。2021年11月,凯风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200万元人民币;2022年4月,向该基金会追加捐款300万元人民币。2022年4月,凯风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捐献400万元人民币,2023年4月,追加捐助100万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上半年,凯风向上述非营利基金会的总捐助额已达到近2000万人民币。
 
IV. 凯风助力中国慈善公益
       为践行ESG中的S,即社会责任,企业也应更加重视社会公益及慈善事业,建立在专业投资回报的基础上,以直接捐赠相关机构和组织等方式回馈社会大众。
       多年以来,凯风持续向地方卫生、教育部门及爱心慈善发起捐款。自2020年2月以来,凯风向霍尔果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教育局、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向荣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及慈善组织捐助了600余万人民币。通过这些资助活动,凯风旨在帮助偏远地区完善经济基础建设、提升当地民众生活质量及学龄儿童的受教育水平,从而推动实现可持续生态循环。
 
关于凯风
       凯风创投成立于2009年,重点关注软硬科技和生命健康领域投资,管理规模累计超5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最早专注投资海归团队创业的机构、科技部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投引导基金阶段参股的六家机构之一;2017-2023,连续七年获评投中“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TOP 100”,连续获评清科“中国创业投资机构100强”;2020-2021,连续两年获评Preqin “Most Consistent Top Performing VC Fund Managers(All Vintages)”。
       凯风创投拥有一支专业知识精湛、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充满凝聚力的精英团队,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突破现有框架,持续追求卓越的标准。凯风坚信,在风口和冷静期,都有诞生伟大企业的机会,不管高峰或低谷,我们一直与创业者站在一起。环境变化已成常态,我们将保持初心,奋力向前,继续参与和引领高质量项目的发展与推进,为其提供更稳定、可持续的支持和资源,助力创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